九叠篆作品 | 九叠篆知识 | 加入收藏 九叠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九叠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九叠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九叠篆网 > 九叠篆作品 >

金铜珍玩精览

时间:2023-08-07 17:35:04 编辑:九叠君 来源:九叠篆网

中贸圣佳2022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12月29日-30日

10:00-18:00

拍卖时间

璀璨—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12月31日 A厅 20:00 开始

集萃—古董珍玩专场

1月1日 A厅 9:30 开始

杭州城中香格里拉

杭州市拱墅区长寿路6号

拍品预览

璀璨——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Lot 829

明 玉堂清玩款压经炉

口径:12.4cm;高:6.2cm;重:1725g

估价:RMB 180,000-250,000

出版: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年,128页。

2.《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26页。

3.陈维骏《异云》,Art Media Resources,2016年,130页。

展览: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款识:玉堂清玩

此件压经炉铜质致密坠手,表面作栗壳皮色,有蟹壳青与渗金斑块交织渐染,唯三足露原铜之藏经纸色,置于案前观赏有奇色氤氲之趣。整器形制宽扁,作侈口圆唇,炉壁斜出垂腹,至底骤收为三枚锥足。炉身两侧置一对环耳圆鋬,于压经炉沉稳端庄的器型中添一分灵动之势。此件鋬耳压经炉器型颇为标准,有别于清代压经炉鋬耳粗厚的形制,而与《宣德彝器图谱》所载“低脚押经炉”殊为一致。其形制据载为“照仿宋哥窑款式”制成,用以“赐内府佛堂及天下名山寺院”,尤具古韵。

炉内膛洁净整饬,跳刀旋痕清晰可见,底心开框并刻“玉堂清玩”四字篆书款,观此款刻工颇精,有金石古韵,应出于巧匠之手。

明代自嘉万以降,仿古宣炉铸造蔚然成风,且分有南铸、北铸之别。《帝都景物略·城隍庙市》中载:“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有苏铸,有南铸。苏蔡家,南甘家。”相比于北铸铜炉,南派铸炉通常偏于文气秀雅,此器口沿至炉腹由薄及厚,双耳隽秀挺拔,尤显南派铸炉之文人风韵。

出版物:《吉金——明清铜炉特展》

出版物:《金玉青烟》

出版物:《异云》

Lot 830

清早期 施家古制款压经炉

口径:10.9cm;高:6.6cm;重:1095g

估价:RMB 500,000-600,000

款识:施家古制

此鋬耳三足压经炉,器壁作红褐色,近于所谓枣红皮色,置案上而赏之,更觉古雅可观。形作平口宽沿,短束颈,下出圆鼓腹,一双鋬耳置于腹上两侧,线条较为粗硕,尤其环耳上粗下细,呈略垂状,颇显别致,下承较为粗壮的三枚乳足。炉腹内膛整饬,不见跳刀痕,外底正中开框,“施家古制”四字篆书款为铸后修成,字形线条较为圆润,颇与众不同。

整器线条上下贯通,圆转流畅,为清早期铸炉之风格,此炉尺寸在清早期鋬耳压经炉中不算大,但炉壁颇厚,持之仍有压手之感。沈氏《宣炉小志》载:“施家过厚,甘家过薄。”此炉即颇合沈氏“施家过厚”之说。

明代自嘉万以降,仿铸宣炉尤盛,且民间铸炉者有南铸、北铸之别,此炉款识之“施家”即属北铸。明万历末年成书的《帝都景物略》中载:“(宣炉)伪造者,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有苏铸,有南铸。”据此可知北铸之施家,大约在万历年间就开始铸造仿古宣炉了,且施家此业世代相传,一直延造至清代仍负盛名,并保留了厚重压手的铸造风格。

如今存世施铸铜炉较为稀见,王世襄先生旧藏一件“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款马槽炉,被王世襄视为“标准施炉”。另《明清宣德炉》中着录一件“施家古制”款冲天耳炉,款识与本品相似,亦可资作参照。(参见《明清宣德炉》,紫禁城出版社,2012年,98页)

Lot 831

明 十字金刚杵款莲瓣纹钵式炉

口径:11.5cm;高:10.6cm;重:2625g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此炉形制颇为特别,尺寸较同类钵式炉稍大,堪可一手托持之。器身用铜精纯,略有坠手之感,外壁皮色青黄相间,铜辉隐约可见,近于宣炉中的蜡茶之色,有经年养护的古雅之姿。

整器造型周正,唇口内敛,丰肩弧腹,轮廓丰满圆润,具明炉风韵。炉口、底足处皆用浮雕莲瓣为饰,作双层莲瓣内外叠压之状,其内圈莲瓣饱满,瓣尖内凹作翘起状,层次感分明,整炉赏之如承托于覆、仰莲瓣之间,颇见永宣造像莲瓣之意韵。此炉底部不设款文,而用十字金刚杵为款,并设高浮雕佛珠一周于底部仰莲装饰内环,做法颇与明初藏传佛像封底之十字金刚杵相类。

此炉造型有典型的明代钵式炉之特色,工、料俱佳,兼用丰富的佛教元素装饰,可断为明代宫廷礼佛香供之用器。明代早期,尤其永乐宣德两朝,皇帝对藏传佛教十分重视,宫中佛事鼎盛,藏传佛教造像铸造亦颇频繁。据史籍记载,明初宫中设有大善殿用以礼佛,殿内设有藏传佛教造像、佛骨等用以供奉,自然也不乏香炉、金银宝函等供奉之器。此钵式炉装饰以莲瓣,炉底又用与佛教造像相类的十字金刚杵作款识,亦应为殿中礼佛之器。

与本品形制相同的莲瓣纹钵式炉,可见荣斋刘锡荣先生旧藏(见于刘锡荣着《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一)》,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100页),与台湾杨炳祯先生旧藏(见于《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图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第67页)各一例,其造型、款识皆与本品相同,可资参照。

Lot 832

明末清初 拙吾氏家藏款冲天耳炉

口径:14.5cm;高:9cm;重:1960g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款识:拙吾氏家藏

此件冲天耳三足炉,尺寸适中,其由口及底渐厚,用铜颇丰,持之沉坠压手。炉身作颇为纯正的栗壳色,皮壳光润,有铜辉自皮色中透出,炉内修膛规矩,跳刀痕清晰可见,赏之有古雅之趣。炉形为圆唇侈口,冲天耳对置左右,耳饰较薄,耳洞似半满之月,颇有明炉风韵。器腹圆鼓而宽于炉口,至底平收并承三只乳足,足形较丰硕而足尖较小,显出丰满沉稳的曲线轮廓。

此炉底款颇为特别,“拙吾氏家藏”五字篆书款,并非寻常宣炉所见的剔地开框刻款,而是高于炉底的阳刻款,应为与炉身一体铸成后,精工修刻而成。其线条拙朴,字势藏古,尤其中间的“氏”字,形如印章中的九叠篆,颇有金石篆刻之韵味。

此类“家藏”款识,于明末清初的宣炉之中颇为流行,多为世家大户定做,充陈设香供之用。所见知名者有王世襄先生旧藏“在公家藏”鬲式炉,二者款字之拙朴金石之韵相类,可相参照。查此炉款识之主人,史籍中可见清早期有以“拙吾”为号者,名尤怡。尤怡(1650-1749),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饲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其人善医,为人治病,多见奇效。工诗词,好为诗与古文,稍暇即读书灌花,饲鹤观鱼,着书自娱。

Lot 833

明 达庵章氏家藏款冲天耳炉

口径:12.8cm;高:8.8cm;重:1680g

估价:1,200,000-1,500,000

款识:达庵章氏家藏

此炉为明代冲天耳炉的典型制式,作侈口圆唇,上出一双厚度较薄的冲天耳,唇下炉颈微束,下出微垂的圆鼓腹,底设线条圆润的三只乳足。此造型比例的冲天耳炉,在稍俯的视角观赏,尤有饱满之感,作器颇具妙思。

炉外壁呈现栗壳色,抚之光润,皮色间可见金辉透闪,兼持之沉坠压手,可知所用铜料甚精。此炉尤为难得的是,内膛亦洁净整饬,呈现于外壁相似的栗壳色,并可见清晰规整的修坯跳刀痕,可见曾受藏者精心养护。

炉底正中开框,铲地阳刻“达庵章氏家藏”六字篆书款。此款结体尤为规矩,字口轮廓清晰,线条平正,但并不显呆板,赏之可觉金石之古朴韵味,可见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明中晚期以来,私款铜炉素为藏者所珍,其中篆书款者尤多见精品。如本品这般,用字形规矩方正的篆书“家藏”款者,在明末清初世家定做铜炉中蔚然成风。与本品形制、款识风格相近者,可参考王世襄先生旧藏“莫臣氏”款冲天耳炉(参见《自珍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22页)。观此炉作工、款字章法,可推断其应为明代官员世家所作,惜章氏字达庵者,于文献中不查,可待有识者考证。

Lot 834

明 清闻阁款压经炉

口径:12.6cm;高:6cm;重:1625g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款识:清闻阁

此件压经炉尺寸适中,持之颇有坠手之感,宜置于书斋案头,焚香赏用。炉壁皮色藏古,与《宣炉注》所谓“橘皮纹”相类,其色青紫似茄皮,至炉底则略浅而近深栗壳色,隐约可见原铜色辉光。

炉形规矩,圆唇微侈,短束颈下承圆鼓炉腹,一双炉耳线条圆滑,上缘平直,近两侧处微凹而形成鋬耳之出棱,与常见压经炉耳形不同,别具逸趣。炉下承三乳足,炉底正中开框,刻“清闻阁”三字篆书款,字形、线条颇有金石篆刻之意趣,属铜炉私家款中尤具文人气息者。视此炉内膛,有锈痕遮覆,但修膛规整,细察仍可见规整的跳刀痕,铸造颇为精细。

此炉可与本专场Lot.937号相类比参照,二者造型、炉款、修膛皆颇为一致,可能为同批铸造。尤其双鋬耳的特殊做法,于公私收藏中难寻一例相同者,颇为难得。二者刻款风格亦相似,此类有篆刻韵味、字形方正的私家刻款,于明末“玉堂清玩”款中见有数例相似者,许出于同匠之手。然此炉“清闻阁”堂号款少见,惜其出处今已不查。“清闻”二字亦有清名之意,宋《鹤林玉露》载“︹杨万里︺年未七十,退休南溪之上,……享清闻之福十有六年。”可见此“清闻阁”款,亦显示出主人高洁自在的文人气质。

Lot 835

明 铜鎏金四方朝冠耳炉

口径长:10.6cm;口径宽:8.7cm;高:8.9cm;

重:1355g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出版:1.《吉金·明清铜炉特展》,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46页。

2.《明清宣德炉》,紫禁城出版社,2012年,150页。

展览: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此朝冠耳炉造型独特,存世十分罕有,为明代朝冠耳炉中颇为难得的一例。炉作平口折沿,束颈下出方直腹,炉身线条平正顺直,转角亦规矩利落,与寻常所见圆角鼓腹的四足朝冠耳炉相异,更有端庄刚正之气质。炉身两侧出一双朝冠耳,下承四蹄足,其耳、足线条婉转,又与方正的炉身相映衬,使整器不致失于呆板,颇有点睛之感。炉底正中开框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款字为铸成,地子平整,书体舒展俊朗,有明初台阁体之风,与炉形气韵相合。

置此四方朝冠耳炉于案上观之,炉身上下通体鎏金,历数百年仍辉光熠熠,实属难得。其上亦现棕黄、铜绿各色斑驳锈痕,经年养护已与鎏金融为一体,更见古朴雅致。兼之整器寓圆于方,无论平直的边棱还是双耳、四足婉转的弧线,皆处理地规矩利落,显出极高的铸造水准和审美品味,属明中晚期之官作佳器。

朝冠耳炉属明代最为典型的铜炉形制之一,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其形制源于元朝姜铸朝冠炉款式。传世所见明代朝冠耳炉,以圆器为主,至明中期正德朝,始在香供所用炉瓶三事中见到方形朝冠耳炉。此炉折沿束颈、四蹄足的形制,与寻常所见明代四方朝冠耳炉相符,亦应为香供三事中的一例,唯其转角边棱均作利落的直线。可以想见与此器配套的香瓶、香盒亦应为鎏金方器,置之于案上,颇有平准刚正的意趣。

此式四方形制的朝冠耳炉,于公私收藏中难寻相似者。文房陈设雅器素以方器较圆器更为难求,此朝冠耳炉不仅形制稀见,且通体鎏金,皮色见铜绿金黄相间,款识亦规整且有韵味,属难求的官作佳炉。

出版物:《吉金——明清铜炉》

出版物:《明清宣德炉》

Lot 836

明 成化年制款桥耳炉连座

口径:28.9cm;炉高:16.5cm;通高:22.5cm;

炉重:10200g;总重:15130g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款识:成化年制

此桥耳炉尺寸属同类器中较大者,且附原配铜座,持之十分坠手,炉外壁皮色棕黄而泛金辉,近于棠梨皮色,而铜座色略深,上下呼应颇有沉稳端庄之气质。炉形较宽,侈口圆唇,一双桥耳越出口沿,耳饰飞逸,为难见的虎眼桥耳。炉颈下承宽扁的圆鼓腹,腹下出三只圆润乳足。底心开框较深,落“成化年制”四字楷书款,款为铸成,轮廓线条处理得颇为利落,字形俊朗,与成化本朝瓷器年款颇有相类之处。

炉下铜座为荷叶状,下出三云头足,座面中心开孔。其线条与家具木器相类,制作十分规矩。此座宽度略小于炉腹,三足开槽严丝合缝,与炉身气韵相合,是十分难得的原炉原座。

桥耳炉素为经典的文人书斋用炉。此件桥耳炉双耳线条有力,轮廓饱满,但与清初造型粗硕的桥耳炉相比,更有俊逸灵动之气质,显明炉风韵。且此炉落“成化年制”官造年款,传世宣炉中难寻一例相同者,其“成”、“化”二字与成化瓷器款识颇可相互参照,尤具考据赏玩之价值。

Lot 837

清早期 宣德年制篆书款蚰耳炉连座

口径:21.5cm;炉高:10.2cm;通高:15.2cm;

重:8270g

估价:RMB 1,000,000-1,200,000

款识:宣德年制

此件蚰耳炉连座为典型的清早期官造铜炉之形制,器壁颇厚,入手亦十分沉坠,外壁通体呈现熟棠梨色,用渗金工艺,其间隐隐可见金辉透闪,可知用铜既丰且精。

炉形作标准的蚰耳簋式,口沿宽平,微束颈,鼓腹膨出略多于口沿,下承足墙颇厚的外撇圈足,整器形制端庄沉稳,双耳亦粗硕有力,造型规矩且富重量感。炉底铸“宣德年制”四字玉箸篆款,亦为典型的清早期官铸铜炉之特征。

此炉附原配铜座,形为承有束腰的五足壸门式,起线颇为规矩,有明式香几之韵味。宣炉得存原座者,十中恐无一二,然而此式蚰耳炉,一般皆须配座使用,方能体现出协调的线条比例。故此件蚰耳炉能存有与炉形相合、且皮色一致的原配铜座,实属难能可贵。

Lot 838

清乾隆 铜鎏金狮子一对

长26cm;宽18.5cm;高33.6cm

估价:RMB 500,000-600,000

狮为一对,其造型与故宫太和门前的雌雄双狮十分接近,而本品较之精巧数倍,可置于案上,可谓小器大作。整体铸造精良,气势威严,颇具宫廷气息。双铜狮均呈前踞后蹲状,庄严肃穆,神情威武,头大脸阔,额顶隆起,怒目圆睁,浓眉掀鼻,振鬓长啸。眉毛左右各三绺,颔下饰以须毛蜷曲。狮鬃盘旋如螺髻,密布于脑后。背部脊柱隆起,两侧鬃毛卷曲铺满后背,火焰状长尾翘于背侧,神秘威严。胸前均以环带悬垂銮铃,环带正中浮雕龙首铺首,两侧饰以瑞蝠,此处细节也与太和门铜狮身上一致。四肢肌肉健硕,趾爪锋利,内侧刻有一排卷曲鬃毛。其下其雄狮脚踏绣球,绣球两侧亦缀有缎带为饰,寓意掌握社稷;雌狮则爪按小狮,小狮四足朝上,口衔母狮足趾,憨态可掬,寓意子孙昌盛。铜狮下部配有长方形俯仰莲瓣式宝座,上下各一圈回文。盖铜钱纹锦铺,披巾与底座呈对角,四巾角垂于须弥座四面正中,内刻缠枝莲花。底座中部开光刻一圈莲瓣纹,四面以缠枝花卉装饰,近底部浅浮雕卷云纹,雕刻入微,疏密有致,深显皇家气度。自汉代始,狮子多被赋予辟邪的含义,唐宋辽金皆是如此。明代之后,狮子的象征含义发生了变化,不仅衍生出富贵、生财的含义,还被人们赋予了儿孙满堂及守护神等意味。狮子是兽中之王,它体态壮硕雄健、威锰无比、气势非常,统治者认为狮子不但可以避邪,还可带来祥瑞之气,更有威严、震慑四方之意,这也是宫殿等大型建筑前常陈设双狮的原因。而在故宫中除了太和门,紫禁城后庭的干清门、养心门、宁寿门、养性门和长春宫前,也各有一对形制不同的狮子,而其区别是后宫的狮子均为垂耳顺目,寓意不可多听多看,而如太和门前和这一对的竖耳狮则设在皇帝颁发诏书的前殿,神情威严机警,仿佛时刻关注着前朝的风吹草动,寓意深远。此对铜鎏金狮,形制较小,应为等比例缩小的室内陈设,专为欣赏之用,为收藏之上选。

集萃——古董珍玩专场

Lot 1604

清早期 宣德年制款马槽炉

口径长9cm;宽7cm;高5.8cm;重710克

估价:RMB 70,000-80,000

款识:宣德年制

Lot 1605

清早期 质本先民款钵式炉

口径9.3cm;高6.9cm;重1440克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款识:质本先民

Lot 1606

明 钵式炉

口径10.8cm;高7.8cm;重710克

估价:RMB 160,000-200,000

Lot 1610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蚰耳炉

口径13.3cm;高6.6cm;重1970克

估价:RMB 130,000-15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Lot 1611

清早期 陈瀛家藏款压经炉

口径12.1cm;高6.5cm;重1420克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款识:陈瀛家藏

Lot 1613

清早期 局部鎏金蚰耳炉

口径11.9cm;高5.2cm;重1225克

估价:RMB 130,000-15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Lot 1614

清早期 小台几炉

口长6cm;口宽3.6cm;高5.3cm;重330克

估价:RMB 80,000-12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Lot 1616

清早期 白云深处吾家款蚰耳炉

口径10.5cm;高5.6cm;重1130克

估价:RMB 280,000-350,000

款识:白云深处吾家

Lot 1618

明正德 铜阿拉伯文如意耳瓶

高15.5cm

估价:RMB 140,000-160,000

Lot 1621

明 错金银扁壶

高14cm

估价:RMB 160,000-180,000

Lot 1623

清 错金银仿周文王鼎

长16cm;宽12cm;高24.8cm(不含座)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款识:宝鼎

Lot 1624

清 康熙年制款簋式炉

口径22.9cm;高14.3cm;重5960克

估价:RMB 250,000-300,000

来源:上海户出

款识:康熙年制

Lot 1627

明 大富贵亦寿考铜熏炉

口径52cm;高96cm

估价:RMB 180,000-220,000

来源:德国北部私人收藏,集于20世纪70年代至2006年期间

Lot 1632

清乾隆 掐丝珐琅五福捧寿八宝纹如意

长48.5cm

估价:RMB 150,000-200,000

Lot 1634

清乾隆 缠枝花卉纹掐丝珐琅香盒

高4.6cm;带座高6.5cm

估价:RMB 180,000-250,000

Copyright:2022-2023 九叠篆转换器 www.71312.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