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叠篆作品 | 九叠篆知识 | 加入收藏 九叠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九叠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九叠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九叠篆网 > 九叠篆作品 >

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获奖作品展播 第十集

时间:2023-08-07 17:44:41 编辑:九叠君 来源:九叠篆网

优秀奖

柳纪刚·四川省

柳纪刚,男,四川省屏山县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酷爱魏碑书法。2018至今入展省展3次,参加四川省书协组织的第二期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研习班。2019年入展中国第五届西部书法篆刻展;2020年作品入展2019全国楷书双年展并进入前128名面试名单等。

投稿作品:《上林赋》节录

作品尺寸:69×58cm

作品释文: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作品点评:

柳纪刚这幅魏碑作品精彩之处是直接传承了墓志艺术成熟期的艺术特征,从其笔画形态来说,作者对魏碑艺术中的墓志书写极为熟练,尤其是在书写过程中部分笔画富有个性的处理展现了他对毛笔的驾驭能力,如“听”字右部的“心”作者以行草书书写三个相连的点来代替,“然”字下部的四个点也以富有行书意味的连接处理,“未”字两个横画不同形态的起笔与收笔均可见作者精熟的书写,但是这种精熟的书写并未使其作品流向甜美,而是在字形的处理上尽可能展现其非凡的思考。

王多·山西省

王多 ,男,山西大同人,民盟党员。作品获奖、入展:山西省第十三、十四、十六届书法临摹篆刻展;全国第八届、十届观音山杯书法展;山西省第四届群众展;全国第三届沧海杯优秀奖;“陆维钊”奖浙江省青年书法篆刻展;山西省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等。

投稿作品:《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作品尺寸:178.5×96.5cm

作品释文:义公习禅寂,结宇空林。户外一峰,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作品点评:

对碑刻艺术的理解是碑学兴盛以来的重要课题,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胡小石、林散之等人均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因此书法艺术的丰富性在一代代书法艺术家的努力下更加多元,王多这幅作品对碑刻艺术的理解有着独特性,以隶书线条与结字来理解魏碑艺术是他书法艺术显著的特征,如“公”字在结字与用笔方面基本以隶书风貌来呈现,坚实的用笔与古拙的字形使其作品给人以撼人的气势,“前”字故意将其重心左移,使其右半部分极为空灵,“足”、“众”、“翠”等字有着胡小石书写范式,可见其广取博收的创作态度。

张亚强·河南省

张亚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注册书法教师,河南省硬笔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江西省毛体书法协会会员,周口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奖、入展:“祖国颂”杯书法展优秀奖;“东方 观天下”书法展;“天砚山杯”第二届全国书画作品展大赛;第四届“润德奖”全国书法大赛铜奖;“劝学杯”全国大中小学教师篆隶书法作品展;首届“祈贤杯”全国书画大赛等。

投稿作品:《观沧海》

作品尺寸:178.5×97.5cm

作品释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点评:

张亚强这幅魏碑书法作品收放自如,如“东”字下部的撇捺进行有意识的收缩,撇画以比较迟钝的斜画来处理,捺画作一富有意味的长点,“碣”字右部上半部分进行收缩,而下半部分的横折钩则进行夸张化的处理,“观”、“海”、“岛”、“丛”等字在用笔与结字等方面均做收缩性处理,“水”、“茂”、“秋”、“风”、“波”、“起”、“行”等字则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舒展性的处理,一紧一密,一收一放间尽显作者对魏墓志书风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使得整幅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法轩·河南省

李法轩,1995年生,河南新乡人,本科就读于河南科技学院书法专业,现为山西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投稿作品:《画禅室随笔·画诀篇》

作品尺寸:180×96cm

作品释文: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而,纵俨然及格,以落画师魔界,不復可救药矣。若能解脱绳束中,便是透网鳞也。画家六法,一气韻生动,气韻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營,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泼墨成画,夫学书者,每念惜墨泼墨四字,于六法三思过半矣。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此最系解,吾以此悟高出历代处,虽不能至,庶幾效之,得其百一,便足自老以游丘壑間矣。”“气霽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禾叶微脱,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宋画院各有试目,思陵尝自出新意,以品画师。余欲以此数则,徵名手图小景,然少陵无人,谪仙死。文沈之后,广陵散绝矣,奈何?潘子辈学余画,视余更工,然皴法三昧,不可与语也。画有六法,若其气韵必在生知,转工转远。古人画,不从一边生去。今则失此意,故无八面玲珑之巧,但能分能合。而皴法足以发之,是了手时事也。其次,须明虚实。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有详处必要有略处,实虚互用。疏则不深邃,密则不风韵,但审虚实,以意取之,画自奇矣。凡画山水,须明分合。分笔乃大纲宗也。有一幅之分,有一段之分,于此子然,则画道过半矣。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动笔,便想转折处。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树有四肢,谓四面皆可作枝着叶也,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北苑画小树,不先作树枝及根,但以笔点成形。画山即用画树之皴。此人所不知诀法也。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识。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五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树岂有不入画者?特当收之生绡中,茂密而不繁,峭秀而不蹇,即是一家眷属耳。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

作品点评:

李法轩这幅魏碑书法作品取法于成熟的魏墓志,所选用的纸张是偏熟的有色宣纸,以界格区分出每个字的基本空间,通过作品中的每个字可以推测出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用笔的跳跃性与对每个字的熟练把握,如“士”、“人”二字为开始之作,有着沉稳的书写状态,仔细观察其后的“作”、“画”、“当”、“草”等字,作者笔锋一转,富有节奏性的笔尖跳跃油然而生,因此点划之间的呼应关系呼之欲出,尤其是富有情趣的笔画形态展现了作者对墓志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显然,这源于其对墓志书法艺术的长期关照与认真研习。

邓晓东·江苏省

邓晓东,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入展、获奖:首届兰亭奖;八届全国展;八届中青展;第一届、第三届正书展;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楹联书法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展等。

投稿作品:《吊屈原文》

作品尺寸:130×66cm

作品释文: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汩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沉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辞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芈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作品点评:

墓志一般指随墓葬主人深埋于墓穴之内的石刻,其上文字基本上是对墓主人生平简介及其他,墓志的拓本是对其石刻艺术的一种展现,邓晓东这幅作品的性质与魏墓志异曲同工,其上的文字以白颜色书写,与拓本极为相似,因此,看到此作品有一种看到墓志拓本的视觉感受,就其书写风格来说,有着极为成熟魏墓志的艺术风格,每个字亭亭玉立,姿态各异,几近隋唐墓志书写范式,但是其中所展现出的一种古拙之趣显示了该作品依然取法于魏墓志的基本特征,其中的精熟程度让观者流连忘返。

惠鹏程·山西省

惠鹏程 ,又署得一山房,山西临汾人,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学生。作品获奖、入展:“溯源问道”第十八届山西省书法临摹展;第二届“古中国”全国书画作品展;第四届“丝路重镇魅力景泰”全国书画邀请展;山西省第九届群众书法篆刻作品展;汲古传薪—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系首届学生作品大赛;“中华好家训”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阳明之路”全国首届书画篆刻大赛优秀奖等。

投稿作品:《盛德建邦联》

作品尺寸:180×64.5cm

作品释文:盛德之行昌大义;建邦其礼济生民

作品点评:

惠鹏程这幅魏碑七言联沉厚、古拙,有着汉代隶书的精神气质,如上下联中的首字,基本上是隶书的基本写法,在体势上尽可能做到取扁势而故意将一些舒展的笔画进行压缩,尤其是下联中首字“建”字最后一笔仍然保持着隶书的燕尾特征,上下联中的“德”“之”、“邦”、“其”、“昌”、“生”、“民”、“义”等字也或多或少的有着汉代经典碑刻与简牍的书写特征,然而作者却能将这些艺术特征巧妙地融入到魏碑书法艺术之中,在用笔方面也尽可能的以简化繁,使得这幅作品彰显出沉厚、古拙的美学特征,让人越看越有味道。

梅瑞明·甘肃省

梅瑞明,男,汉族,1972年生,本科学历,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奖、入展:甘肃省第五届新人新作展;首届甘肃省书协会员展;第五届崆峒文艺奖获书法类二等奖;首届“文笔光华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文心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甘肃省书法作品展入展等。

投稿作品:《石康伯字幼安》

作品尺寸:176.5×68.5cm

作品释文:石康伯,字幼安,蜀之眉山人,故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不求人知。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脱衣辍食以求之,不问有无。居京师四十年,出入闾巷,未尝骑马。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长七尺,黑而髯,如世之所画道人剑客,而徒步尘埃中,若有所营,不知者以为异人也。又善滑稽,巧发微中,旁人扺掌绝倒,而幼安淡然不变色。与人游,知其急难,甚于为己。有客于京师而病者,辄舁置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棺敛之,无难色。凡识幼安者,皆知其如此。而余独深知之。幼安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二,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者,其子夷庚也。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幼安与文与可游,如兄弟,故得其画为多。而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子由尝言:“所贵于画者,为其似也。似犹可贵,况其实者。吾行都邑田野,所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此言真有理。今幼安好画,乃其一病,无足录者,独着其为人之大略云尔。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

作品点评:

梅瑞明这幅魏碑作品有着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整幅作品由三块方形纸张拼接而成,每块纸张均是茶色染就,并以黑色界格来区分每个字所占空间,其书写特征有着明显的魏墓志特征,但是作者却在书写过程中追求一种散淡的意境,其处理方式是通过笔画形态的变化与字形结构的趣味来展现,如“石”字的撇画拉得很长,其线条并未延续楷书基本范式,而是起笔之后开始逐渐由细变粗,最后戛然而止,使得整个字精神抖擞,“康”字的撇画与竖钩也这样处理,这样的笔画形态自然使其结字富有特征,一种散淡之趣也随之而来。

赵旋伊·北京市

赵旋伊,1983年9月生于浙江,现居北京朝阳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奖、入展:第六届全国楹联作品展;浙江省书协举办首届新人新作展等。

投稿作品:《历代文言故事》选抄

作品尺寸:186×96.5cm

作品释文:

往时在都下,驸马都尉王晋卿时时送书画来作题品,辄贬剥令一钱不直,晋卿以为过。某曰:书 画以韵为主,足下囊中物,无不以千金购取,所病者韵尔。收书画者观予此语,三十年后当少识书 画矣。元祐九年四月戊辰,永思堂书。

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此 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入神会耳。

余观张长史与颜鲁公论笔法,尝疑其用意处多。观《乾元二年贴》与《琵琶诗》,乃知文不虚生; 皆有落处。蚿使万足,固天机动尔。卢文纪叶清泰之卜,遂掌枢机,初亦有所建明,方事之棼,乃能留意翰墨邪!

张长史作草,乃有超逸绝尘处。以意想作之,殊不能得其仿佛。尝作得两句云:“清鉴风流归贺八,飞扬跋扈付朱三。”未知可赠谁,遂不能成章。

予尝评鲁公书,独得右军父子超轶绝尘处。书家未必谓然,唯翰林苏公见许。近观郭忠恕序《字 源》后云:“家君授以张、颜笔法。”乃知人中常自有精鉴耳。

余尝评近世三家书:“杨少师如散僧入圣,李西台如法师参禅,王著如小僧缚律。”恐来者不能易予此论也。少师此诗草,余二十五年前尝得之,日临数纸,未尝不叹其妙。

俗书喜作《兰亭》面,欲换凡?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却到乌丝阑。欧率更书,温良之气袭人,然即之则可畏,颇似吾家叔度之为人。比来士大夫学此书,好作盲?镰利,政类阿巢尔。山谷云。画不必阎立本,要为工。书不必褚遂良,要为能。重言十七,故是行后之羽翼耶?欧阳率更书,所谓直木曲铁法也,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威也。沈传师字画皆遒劲,真楷笔势可学,唯《道林岳麓诗》殊不相类,似有神助。其间架纵夺偏正、肥瘦?短各有体。忽若龙起沧溟,凤翔霄汉;又如花开秀谷,松偃幽岑;或似枯木倒悬,怪石高坠。千变万态,冥发天机,与其诗之气焰往往勍敌。不问阿买之徒,即韩择木、蔡有邻不是过也。

书孔明对刘玄德语,章草法甚妙,不知与王中令书先后,要皆为妙墨,盖融会张芝、索靖两家,骨肉丰杀,略相宜尔。蔡琰《胡笳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不谓流落,仅馀两句,亦似斯人身世 邪!钟繇书,大小世有数种,余特喜此小字,笔法情景交劲,殆欲不可攀也。观史孝岑《出师颂》 数页,颇得草法。盖陶冶草法,悉自小篆中来。

山公启论人,其言诚有味哉!余观凝之字法最密,恨不多见。索征西笔短意长,诚不可及。长沙古帖中有《急就章》数十字,劣于此帖,今人作字,大概笔多而意不足。智果善学书,合处不减古人。然时有僧气,可恨。羊欣书举止羞涩。萧衍老翁 亦善评书也。

宋澹笔墨精劲,但文词芜秽,不足发其书。子瞻尝云:“其人不解此狡狯,书便不足观。”至如儋书画,不可弃也。

王僧虔书画俱佳,论荐谢宪极有理。唐太宗妙於书,故高宗虽潦倒怕妇,笔法亦极清劲。玄宗书班班犹有父祖风,此如长沙王十世后,孙子犹似其祖耳。《东方生画赞》用笔极痛快,时传摹,相去真甚远,犹可喜。熙陵以武定四方,载囊弓矣。文职之余,垂意翰墨,妙书八法,当时士大夫皆亲承指画。尝称江忠懿王笔法入神品,中外书学不能出其右。仰观英鉴,大不可诬。武德中省曹符 移字画,犹有钟元常笔法。盖承周、隋之气习,全学元常尔。如近世宋宣献公书,号为近古,犹未 尽得此笔意也。鲁公笔法屋漏雨,未减右军锥画沙。可惜团团新月面,故教零乱黑云遮。蜀人极不能书,而东 坡独以翰墨妙天下,尽其天资所发耳。观其少年时字书已无尘埃气,那得老年不造微入妙也!

作品点评:

赵旋伊这幅魏碑书法作品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其原因是以少见的蓝色纸张来书写,并以似有似无的线条进行界格,隔水形制本来就很有特色,顶端一块空白处有着汉画像石图案与一枚九叠篆印章,整幅作品的书写特征基本按照隶书书写范式来完成,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魏碑艺术并非局限于楷书,很多出土北魏时期石刻遗迹依然是隶书书写特征,这幅作品的特别之处是大部分文字保持着隶书的书写特征,部分文字如“来”、“以”、“为”、“过”、“足”等字却是楷书的基本写法,两种书体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作者的创作能力。

李香凝·四川省

李香凝,自幼学魏碑,多习墓志,师从洪厚甜老师,作品获奖、入展:全国第二届楷书展;四川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四川省第六届新人新作展获优秀作品奖;四川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四川省第二届妇女书法展二等奖;四川省第三届妇女书法展 首届“翰墨成都”书法年展三等奖等。

投稿作品:《艺舟双楫》节录

作品尺寸:165×91.5cm

作品释文: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惠公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张公清颂》《贾使君》《魏灵藏》《杨大眼》 《始平公》各造像为一种,皆出《孔羡》,具龙威虎震之规。《李|仲璇》《敬显俊》别成一种,与右军致相近,在永师《千文》之右,或出卫瓘而无可证验。隋《龙 藏寺》,庶几绍法,逊其淡远之神,而体势更纯一。齐《隽修罗碑》,措画结体,极意经营,虽以险峻取胜,而波发仍归蕴藉。北朝书承汉 魏,势率尚扁,此易为长,渐趋姿媚,已为率更开山。《朱君山碑》,用笔尤宕逸,字势正方,整齐而具变态,其行画特多偏曲,骨血峻秀,盖得于秦篆。山谷以箭 锋所直人马应弦为有韵,验以此书,信为知言。谏议学之而不尽,遂成平滞一路滥觞矣。古人书有定法,随字形大小为势。武定《玉佛 记》,字方小半寸;《刁惠公》《朱君山》,字方大半寸;《张猛龙》等碑,字方寸;《郑文公》《中明坛》,字方二寸;各碑额,《云峰山诗》《瘗鹤铭》《侍中 石阙》,字方四五寸;云峰、岨崃两山刻经,字皆方尺;泰山刻经,字方尺七八寸。书体虽殊,而大小相等,则法出一辙。至书碑题额,本出一手,大小既殊,则笔 法顿异。后人目为汇帖所眯,于是有《黄庭》《乐毅》展为方丈之谬说,此自唐以来,榜署字遂无可观者也。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豪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长史之观于担夫争道,东坡之喻以上水撑船,皆悟到此间也。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 骨势洞达不能幸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近人邓石如书 中截无不员满遒丽,其次刘文清中截近左处亦能洁净充足,此外则并未梦见在也。古今书诀,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 知识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张好好诗》云“大有六朝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丰实处在也。北碑画势甚长,虽短如黍米,细如纤豪,而 出入收放,偃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备具。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每折必洁净,作点尤精深,是以雍容宽绰,无画不长。后人着意留笔,则驻锋折颖 之处,墨多外溢,未及备法而画已成,故举止匆遽,界恒苦促,画恒苦短。虽以平原雄杰,未免斯病。至于作势裹锋,敛墨入内,以求条鬯手足,则一画既不完善, 数画更不变化,意恒伤浅,势恒伤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

作品点评:

李香凝这幅魏碑书法作品是书法展赛环境下的产物,整幅作品有着极强的形式感,其拼接艺术给人美的享受很特别,就其书法艺术而言,基本延续了魏碑艺术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司马金龙出土的漆书书写特征比较明显,或者说这一时期墨迹书法艺术的书写性在此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就每个字来说中规中矩中可见作者一些富有个性的处理,如一些笔画的形态的趣味性与一些文字形态的独特性,但是字与字之间,笔与笔之间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可见书写者的综合素养。

沈子振·山东省

沈子振,1970生。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奖、入展:山东省第三届“牡丹奖”;山东省青年书法展等。

投稿作品:《临池妙诀》

作品尺寸:179.5×49.5cm

作品释文: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词云尔。携按:永禅师从侄纂及孙涣皆善书,能继世。张怀瓘《书断》称上官仪师法虞 公,过于纂矣。张志逊又纂之亚。是则非独专法于陆也。王叔明 《书后品》又云虞、褚同师于史陵。陵盖隋人也。旭之传法,盖多其人,若韩太傅滉、徐吏部浩、颜鲁公真卿、魏仲犀。又传蒋陆及从侄野奴二人。予所知者,又传清河崔邈,邈传褚长文、韩 方明。徐吏部传之皇甫阅。阅以柳宗元员外为入室,刘尚书禹锡 为及门者,言柳公常未许为伍。柳传方少卿直温,近代贺拔员外 惎、寇司马璋、李中丞戎,与方皆得名者。盖书非口传手授而云能知,未之见也。小子蒙昧,常有心焉。而良师不遇,岁月久矣,天机懵然,因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吏部《论书》、《窦臮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要,以为其篇。《系辞》言智者观其彖辞,思过半矣。倘学者覃思于此,钟繇、 羲、献,诚可见其心乎!第一,用纸笔。第二,认势。第三,裹束。第四,真如立,行如行。第五,草如走。第六,上稀。第七,中匀。第八,下密。用笔之法:拓大指,擫中指,敛第二指,拒无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凡用笔,以大指节势笔,今动转自在。然后奔头微拒,奔中中钩,笔拒亦勿令大紧,名指拒中指,小指拒名指,此纲要也。皆不过双苞,自然虚掌实指。“永”字论云:以大指拓头指钩中指。此盖言单苞者。然必须气脉均匀,拳心须虚,虚则转顺圆顺;腕须挺起,粘纸则轻重失准。把笔浅深,在去纸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揾锋体重。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有若自然。纸刚则用软笔,策掠按拂,制在一锋。纸柔用硬笔,衮努钩磔,顺成在 指。纯刚如以锥画石,纯柔如以泥洗泥,既不圆畅,神格亡矣。画石及壁,同纸刚例,盖相得也。

作品点评:

沈子振这幅魏碑书法作品有着一定的形式感,主体部分是由六块隔水般的块状组成,所不同的是并不是通过拼接来完成,而是以似有还无的界格进行分布,左侧俊秀、遒媚的小字展现了书写者熟练的书写技艺,主体部分也是以熟练地用笔与结字进行组合,所不同的是魏墓志的韵味更加浓烈,舒展的笔画与富有特色的字形让人充分体会到魏碑艺术的魅力,如“吴”字中几个横画起收笔均富有特点,尤其是舒展的撇画使得整个字更加遒媚,“及”字两个撇画舒展中收放自如,捺画在舒展中又照顾到两个撇画的笔势。

颁奖现场

Copyright:2022-2023 九叠篆转换器 www.71312.cn All rights reserved.